2017年12月6日,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了《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》,系其对近五年涉及老年人的民事诉讼案件调研、统计的成果。该《白皮书》中提及机构养老存在的诸多问题,值得养老机构借鉴和反思。
一、养老机构涉老诉讼审判实践
近五年朝阳区法院关于养老机构的案件并不多,仅有8件,但反映的问题较突出,有5起系因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看护期间发生伤害引发,其中3起养老机构被认定存在过失,判令承担赔偿责任。
朝阳区法院调研发现,养老机构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:
1、养老服务合同条款约定不明
在案件审判中,法官发现个别养老机构甚至未在养老服务合同中明确护理等级、老年人的自理状况等内容。这些内容直接决定着养老服务的范围和标准,这部分内容的缺失对养老机构的诉讼结果非常不利,可能导致养老机构败诉。
2、安全管理不到位
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不到位有硬件设施异常、管理制度不健全、软性服务缺漏三方面表现:
一方面,养老机构硬件设施未予配备或不能正常使用。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发现,个别养老机构的中控主机、报警设施不能正常工作,水路系统中没有水,甚至有养老机构没有配备齐全消防器材。这些硬件的异常直接反映出养老机构存在过失。
另一方面,个别养老机构存在内部安全巡查制度不健全、安全管理制度混乱,导致了入住老年人伤害事件发生,养老机构对此负有过失、应承担赔偿责任。
此外,在案件审理过程中,送养人集中反映了养老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看护不到位、看护人擅自离岗问题,最终也将由养老机构来承担看护失职部分的赔偿责任。
二、其他涉老诉讼
在调研过程中,朝阳区法院发现,自2016年以来,老年人涉诉中民间借贷纠纷井喷式增长,2016年全年朝阳法院审理老年人民间借贷纠纷4403件,占全部老年人涉诉案件的44.6%。
究其原因,一是P2P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,二是老年人闲置资金较多,投资需求旺盛,替代性投资渠道有限。同时,老年人风险意识薄弱,经不住销售人员高息高回报的宣传和礼品、免费旅游等营销方式的诱惑,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,投资过程中权益易受损。
三、养老机构的借鉴与建议
针对该《涉老民事案件审判白皮书》,养老机构可以吸取教训,努力做到以下几点:
(一)重视养老服务合同
养老服务合同是送养人、入住老人、养老机构权利、义务的保障书,合同内容和条款设计直接关系到养老机构的责任承担,直接套用格式文本可能导致不利结果。养老机构可以在采用格式文本的基础上,听取律师意见,针对自身服务范围、入住人员特点来量身定制养老服务合同。具体地说,养老服务合同一定要有明确约定的护理等级与服务内容、伤亡事故责任划分,并辅之以老年人能力动态评估。服务内容及操作规范就是养老机构的责任范围所在。
(二)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
标准化,不仅意味着规范、高质量,还代表着高效和可复制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,是养老机构做好、做大的必由之路。
1、建立完善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制度
老年人入院能力等级评估和入住期间能力等级动态评估意义非凡,直接关系到护理等级确定、收费标准和责任分担。
2、统一设施、设备和标识
按照有关行业标准设置机构内的设施、设备和标识,确保养老机构运营所需的设备齐全、能正常使用、便于老年人居住。
3、建立健全运营、管理标准
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各方面的标准体系,包括行政事务管理、安全管理、内部评价与改进、人事管理等,确保养老机构的运转安全、高效、透明,为老年人提供及时、到位的服务。
4、护理服务标准化
护理服务标准化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入住体验,提高满意度,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的培训、考核和管理。近日,民政部发布了《养老机构生活照料服务规范(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对护理人员提供饮食护理、清洁卫生护理、排泄护理、转移护理给出了完整的操作步骤、流程和注意事项,养老机构可以参考该行业标准(征求意见稿)制定自己的护理标准,来培训、考核护理员。
(三)积极承担社会责任
老年人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侵害行为的重要对象,既有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、贪图小利的原因,也有老年人缺乏关怀的因素。
养老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关怀、温暖上有着天然的优势,可以主动对入住老年人、托管老年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、心理关怀,开展丰富的活动充实老年人日常生活,举办普法宣传和防骗讲座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。
北京大成(杭州)侯二朋律师团队专注于养老产业法律服务,研究全国及各地区养老产业政策,服务于养老机构、养老产业投融资、养老地产等领域,以遍布世界各地的大成律所办公室为依托,为有志于从事养老产业发展的客户提供综合的法律和商务解决方案。 咨询电话:13819174456(侯二朋律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