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,养老机构连锁化经营成为提升服务质量和供给的重要模式。然而,连锁化发展也带来了品牌侵权问题的频发,严重威胁了养老服务的品牌声誉和市场秩序。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养老机构品牌侵权现象进行分析,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。
一、案例要闻
“泰康之家”医养社区是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获批的首个投资养老社区试点。2012年,泰康集团在养老院等第43类服务上提交了“泰康之家”商标的注册申请,于2013年3月28日获准注册。
2019年,广州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奶瓶、假肢等第10类商品上提交了“泰康之脉”商标的注册申请,注册公告日期为2020年7月14日。
2020年11月,泰康集团以“泰康之脉”商标侵权为由,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。根据泰康集团提交的证据,法院最终认定“泰康之脉”构成复制摹仿。
二、案例分析
本案中,在“泰康之脉”商标申请日前,“泰康之家”商标在养老院服务上已具有较高知名度,相关公众广为知晓,在养老院服务上已达到驰名程度。双方均为四字词汇,仅一字之差,“泰康之家”商标赖以驰名的养老院服务中需要医疗配套服务,而“泰康之脉”商标核定使用的奶瓶、假肢等商品与养老院服务及其配套的医疗服务相关,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联想,造成消费者的混淆与误认,进而损害泰康集团利益,故其构成复制摹仿,符合跨类保护的条件。
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是对商标权保护制度的一种扩张,商标权利人可以突破其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范围,禁止他人在不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其相同或近似的商标。本案中,商品与商品、商品和服务或者服务与服务之间存在某种关联,因此更容易获得跨类保护。
三、保护品牌的措施与方法
养老连锁企业非常重视口碑,为了保护品牌并防止侵权,可以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法律策略及技术手段,进行系统性布局:
(一)权利确权阶段
1.商标注册策略:全类注册+防御性注册+动态监测与续展
在核心商品/服务类别注册主商标(43类养老/35类管理/44类医疗等)
对变形体、拼音近似的近似商标进行防御性注册(如"安心居"+"安心护"组合)
完成域名(.com/.cn/.net)、社交媒体账号矩阵(微信/抖音/小红书)的同步注册
进行海外注册(通过马德里体系或单一国注册)
建立续展预警系统,避免超期失效
2.版权与专利保护:版权登记+专利保护
对品牌Logo、广告文案、养老服务手册、培训视频、宣传片、产品包装设计进行著作权登记
对智能养老设备、照护系统等申请发明专利(如"跌倒监测算法")
对特色服务模式申请方法专利或商业方法专利
建立《客户健康档案管理系统》等核心数据库的分级访问权限
对护理员培训体系、运营SOP等签订保密协议
(二)侵权预防阶段
1.全网监测
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商标近似检索
设置浏览器监测"某品牌养老院加盟""某品牌老年护理培训"等关键词
电商平台:监控淘宝、拼多多等平台
社交媒体:通过OCR技术识别抖音、小红书、微信上的侵权内容
暗网监测:追踪假冒产品供应链线索
区块链存证:侵权网页、商品链接实时上链
2.合同防火墙
在加盟协议中设置"商标使用保证金条款
供应商合同嵌入"知识产权瑕疵担保条款"
员工保密协议覆盖养老护理创新领域
1. 行政投诉快速止损
电商平台投诉:如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(IPP)提交侵权链接,平均3个工作日内下架(2023年阿里打假联盟协助下架4700万件侵权商品);拼多多“知识产权保护系统”提交外观专利侵权证据
市场监督局举报:针对线下制假窝点,联合执法部门突击检查
专业机构监控:及时关注商标公告,对近似商标提出异议,对驰名商标跨类保护
2. 民事诉讼索赔
律师函警告:委托律师协助公证保全,发出律师函警告
诉前行为保全:申请法院责令侵权方立即停止生产,实施诉前禁令
诉讼中主张惩罚性赔偿:证明侵权恶意(如重复侵权)+情节严重(如销售额巨大)
3. 刑事报案震慑犯罪
假冒注册商标罪:非法经营额超5万元或违法所得超3万元
“行刑衔接”:还可以通过向行政部门举报,行政部门调查取得证据后,如涉嫌违法犯罪,要求移送公安进一步调查处理
(四)品牌价值长期维护
1. 消费者教育
舆情引导: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真假对比方法(如“完美日记”打假短视频传播)
2. 商业合作网络
授权管理平台:建立数字化授权系统,实时监控经销商行为(如“迪士尼IP授权体系”)
行业联盟:加入反侵权联盟共享线索(如中国反侵权假冒联盟CAASA)